搜索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资讯快报

行业动态
2024.07.18

1. 新华网


1)7月2日开幕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国家网信办、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集中发声,围绕加大政策供给、加快数据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释放政策信号。其中,今年将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8项制度文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大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研究制定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数据要素高质量流通应用,培育壮大数字产业规模。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认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围绕加快移动通信持续演进,业内已经开展积极探索。以5G-A(5G演进,又称5G-Advanced)为例,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5G-A处于产品研发和试点示范阶段,商用步伐加速实现性能大幅提升,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网络智能、XR增强等是最有共识的5G-A商用方向。

 

(2)当前,开源已从开源软件拓展延伸至开放数据、开放标准、开放人工智能模型、开放内容等多种形态。开源对于科技创新、产业开放、经济共享、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为进一步洞察全球开源生态发展现状,助力我国开源生态持续繁荣,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云计算标准和开源推进委员会于2024云和软件安全论坛同期发布《全球开源生态洞察报告(2024年)》,希望通过洞察开源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全球开源生态发展现状,分析开源风险问题与治理体系建设情况,梳理全球开源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开源发展提出建议。

报告在开源生态、开源风险等开源领域热点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五方面全面分析了开源生态发展对数字社会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完善了开源软件项目评价模型,洞察开源生态最新发展现状,为推动开源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持续跟踪全球开源生态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开源团队全球开源生态在最新一年呈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开源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从四方面全面赋能数字社会高速发展。科技创新方面,开源具备汇聚众智,促进多方协同的特点,有效提升技术创新及重大科学问题突破速度。产业开放方面,传统产业体系吸收开源协同的协作模式,分工链条更长更广,满足复杂技术成果易组装、垂直化的生产要求与场景化、定制化的应用需要。国际合作方面,全球通过开源连接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协作分工体系,重塑数字时代国际发展新格局。社会公共方面,开源概念逐渐外延,已从软件拓展至数字公共产品,覆盖开源软件、开放内容、开放数据等多个领域,促进数字技术为人类共同繁荣服务。

二是开源生态持续突破圈层并实现边界渗透,表现为四个方面。项目方面,全球开源软件项目稳定增长,总规模突破4亿个。2023年GitHub托管仓库已达4.2亿,新增仓库7300万个,增长率达21%。技术方面,全球开源软件的技术覆盖已经展现出差异化路径。基础领域如操作系统开源软件项目安全能力和法律合规能力较为突出。新兴领域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开源软件项目技术稳健性、技术生产力表现抢眼。区域方面,开源热点地区发展成熟,美欧引领开源生态高速增长。社会方面,开源模式助推数字公共产品高速发展,对于释放数字技术的巨大潜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三是全球开源风险更加复杂,风险治理尚不完善。全球开源安全、供应链、合规等风险在行业应用过程中日益加剧,状况未见明显改善。最新一年在全球84%的代码库中包含至少一个已知开源漏洞,其中有74%是高风险漏洞。此外,通过调研,企业当前开源治理能力相对薄弱,亟需战略性规划和制度指导。

 

(3)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下称《指南》),提出到2026年,我国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根据《指南》,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7个部分。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性、框架性、总体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主要规范数据、算力、算法等技术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夯实技术底座。关键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文本、语音、图像,以及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的技术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

  《指南》明确,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统筹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优势力量,协同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建设,共同构建先进适用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鼓励标准化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标准化高端人才,加强面向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将标准化人才纳入职业能力评价和激励范围,构建标准化人才梯队。

 

(4)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电能替代,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争取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高到30%左右。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如电采暖、地源热泵、工业电锅炉(窑炉)、农业电排灌、电动汽车、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电桥载设备、电蓄能调峰等。

目前,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8%左右,与“十四五”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下一步要持续提升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工业领域,要在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铸造、加热、烘干、蒸汽供应等环节,加快淘汰不达标的燃煤锅炉和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窑炉,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

交通领域,要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电气化,在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物流配送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家用电动汽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绿色船舶示范应用和推广力度,推进内河短途游船电动化,并配建充电设施。

建筑领域,要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在现有集中供热管网难以覆盖的区域,推广电驱动热泵、蓄热式电锅炉、分散式电暖器等电采暖。鼓励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建筑和办公楼、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围绕减碳提效,实施电气化改造。

专家建议,电能替代方式多样,涉及居民采暖、工业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等众多领域,以分布式应用为主。应综合考虑地区潜力空间、节能环保效益、财政支持能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交易等因素,根据替代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5)7月16日,2024可信数据库发展大会(以下称“大会”)主论坛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自主、创新、引领”为主题,邀请行业内近百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数据库技术、产业和生态热点进行研讨,共同论道人工智能浪潮和数据要素背景下,我国数据库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会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联网与应用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何宝宏代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正式发布并解读《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以及《中国数据库产业图谱(2024年)》。

《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2023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约为 1010 亿美元,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 74.1 亿美元(约合522.4 亿元),占全球7.34%。预计到2028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930.29 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2.23%。2023 年中国公有云数据库市场规模为 320.15 亿元,较 2022 年增速46.1%,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此外,产业方面,报告从市场规模、地域分布、发展周期、人才规模、产品类型、商业模式、开源历程、竞争热点、学术创新以及标准体系等方面形成全球数据库产业十大洞察;技术方面,报告梳理了数据库技术呈现出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新兴技术应用落地以及AI与数据库技术双向赋能的三大发展特征,着重介绍了其中12个细分发展方向;应用方面,报告以金融、电信、能源和制造业为代表,研究当前应用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中国数据库产业图谱(2024年)》是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CCSA TC601)发布的数据库产业全景图,旨在全面客观展现我国数据库产业中的关键领域、环节和代表企业。

2024版的产业图谱依据申报单位的产品技术、市场份额、知识产权、学术贡献及企业声誉等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共分为数据库主流产品提供商、数据库生态工具提供商、数据库前沿产品提供商、数据库服务商、数据库安全厂商、数据库生态社区、数据库人才培养等领域。其中,事务型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方向首次将入选厂商赋予领航者和竞争者的标识。

 

6)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正处于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过渡阶段,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经历了2023年的“百模大战”后,AI大模型作为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开始为千行百业提供智能服务,今年也成为大模型部署和变现元年;随着AI通用大模型快速演进迭代,人工智能算力底座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日益凸显,国产算力迎来宝贵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算力底座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正日益凸显。据美图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欣鸿介绍,美图自研大模型每天有大量的AI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应用场景,对于推理算力的性能及成本的要求非常高。基于美图与燧原的合作,燧原在云端推理算力方面给予美图非常大的支持,同时也希望给用户带来更为极致的速度体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认为,在发展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国产智能算力系统至关重要。智能算力的软件生态是当前制约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系统软件能够充分释放底层硬件算力的潜力,当前国产智能算力软件生态仍有待提高。

 


2.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2024年7月3日,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网络空间安全新技术论坛开幕环节,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发布了《空天信息产业技术路线图》。

产业技术路线图项目是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组织开展的学科发展引领工程,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科健康发展、引导新兴学科培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引领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技术演进变革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制定发展路线图探索关键技术的突破路径和解决机制,提出发展建议。

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空天信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空天信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国际竞争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空天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产业资源整合优化、产业方向及政策规划,制定一份系统、科学、前瞻性的技术路线图显得尤为重要。

《空天信息产业技术路线图》旨在梳理国内外空天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需求,明确我国空天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关键技术和时间节点。本路线图围绕卫星通信、导航与时空信息服务、地理信息与遥感等核心领域,提出了我国空天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举措,为政府决策、企业研发和产业协同提供参考和借鉴。

微信公众号
抖音

溧阳研发中心:江苏省溧阳市苏高新南大创新园H10栋     
吕先生 18614077715
西安研发中心:西安市高新区旺座现代城H栋1602/C栋505室   
何先生 13022991097
北京研发中心:北京市丰台区槐树岭4号院创成大厦501-504室     
孟先生 13911099187    周先生 13910515780